“您不说一句话,就抛下了我们,而妈妈跟我在台湾等了您45年,是什么原因让您这么狠心呢?我真的很希望能够有机会见您一面!” 说出这番话的女子,来自台湾。 父亲在她还没有出生时,便不告而别,从此杳无音信。 这45年里,有着母女俩怎样的情感纠葛,又能否等来她们圆梦的一刻。 1.爸爸在哪里? “父亲”这个词对荣怡平来说既刻骨铭心又陌生。 五岁那年,表弟一家来姥姥家过年,荣怡平记得很清楚,那是大年初二。 小表弟跑来问她“小平姐,为什么你跟姥姥住?你爸爸呢?” 她一时回答不出来,只好说“因为姥姥喜欢我啊!” 结果表弟就说:“哈哈哈,你是一个没有爸爸的小孩!” 表弟的话深深地刺痛了荣怡平。 这么多年她确实没有见过爸爸,也没有人跟她提起过爸爸,当时的她伤心的在房间里大哭,妈妈闻声赶来,母女俩抱头痛哭。 从那一刻起,倔强的荣怡平告诉自己,凡事都要做到好,不能让别人看不起自己,上学期间,她的成绩从来没掉过第二名,一直是学校的模范生。 即便如此,“爸爸是谁,他在哪里”?还是小平心中挥之不去的疑问。 直到有一天,她翻看姨姥姥家的相册,看到一张泛黄的旧照片,照片里的母亲穿着洁白的婚纱,洋溢着幸福的笑容,母亲的身边站着的,是一位穿着西装的帅气男子。 姨姥姥告诉她,那就是她的父亲,也是从姨姥姥口中,小平了解了一些父亲和母亲故事。 父亲名叫荣郅隆,1930年出生于江苏无锡,早年参军,1949年随国民党败退台湾,做了一名外科医生。 1970年,经人介绍,荣郅隆认识了曹效灵,郎才女貌、情投意合,两人不久就踏入婚姻的殿堂。 婚后的曹效灵很快就迎来了两人的爱情结晶,怀孕的前七个月,是她人生中最幸福和甜蜜的时光。 荣郅隆每天忙于自己的事业,但每周总会抽出时间陪同爱妻,去她喜欢的餐厅就餐。 曹效灵憧憬着未来三口之家的幸福生活,可意外还是不期而至。 就在她怀孕八个月的一天,她还是像往常一样,守候在他们常去的餐厅,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,她等来的不是丈夫荣郅隆,而是一个陌生人,他就这样不辞而别了。 除了知道他回了大陆探亲,别的一无所知。 没过多久,曹效灵就收到了丈夫寄给她的明信片,希望她打款过去。 盼到了消息的曹效灵,立刻凑了四千美金发过去,没想到,这成了他们之间最后的一次联系。 荣郅隆像是人间蒸发一般,从此再无音信。 荣怡平从小没有体会过父爱,母亲对父亲由爱生恨,她亲手撕掉父亲的所有照片,在女儿面前绝口不提荣郅隆,唯一留下那张婚纱照。 幼小的她,看到别的孩子有父亲疼爱,可以叫“爸爸”,可以被爸爸温暖的大手拥抱,这是她从未有过的体验和感受。 “爸爸在哪儿,父亲是不是不要我了,是不是抛弃我们母女了?”荣怡平一次又一次地问妈妈,曹效灵只能默默地哭泣,她不知道丈夫究竟再哪儿?该怎么回答女儿。 从那时起,小平年少的心里就埋下了寻找父亲的种子。 2.二十年的寻亲路 时光荏苒,25岁那年,荣怡平踏上了漫长的寻亲路。 1995年,荣怡平第一次来到上海,经有关人士的帮助,她在上海图书馆找到了荣氏家族的族谱,在族谱上她翻到了爸爸的名字。 那一刻,荣怡平流出了激动的泪水: “我是第一次知道我是有根的,我不是一个没有爸爸的孩子,我也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,我也不是妈妈被人欺负之后,生下来的私生女。” 据在世的老人介绍,梁溪荣氏来到无锡,分别居住在上、中、下荣村,荣怡平的父亲属于下荣村,荣郅隆的爷爷叫荣承祖,父亲叫荣寿昌,有七个儿子,两个女儿,荣郅隆是最小的儿子,族谱上记载着他在台湾,至于如何去的台湾并没有介绍。 荣家三大分支,荣承祖这一支人丁兴旺,算是当地的一大家族。 荣怡平又辗转来到无锡,希望能了解到更多父亲当年回大陆的情形。 可是时间跨度太长,物是人非,在志愿团的帮助下,荣怡平知道了一点点父亲当年不辞而别的原因。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,许多赴台的大陆人,抑制不住思乡之情,想尽各种办法想要回到大陆,有人甚至将两个篮球绑在身上,游回大陆。 而随军来到台湾的荣郅隆也思念故土,想念母亲。 这种情感与日俱增,一边是刚刚怀孕的妻子,一边是离别多年的母亲,置身其中,难以取舍,只是妻子还年轻,来日方长,一定会有见面的机会。 而母亲年事已高,错过了就是终身的遗憾。 就这样,荣郅隆选择不辞而别,他怕见到怀孕的妻子,就再也没有离开的勇气。 没有想到,这一别就是45年。 荣怡平仅仅在家族族谱中找到了父亲,可是茫茫人海,父亲又在哪里,过得怎么样,是否还记得在大陆彼岸的台湾为他等候的母女,而他又是否成家。 带着这样的疑问,荣怡平和母亲又度过了人生的二十载,可是寻找父亲的梦想却一直不曾磨灭。 2015年,她带着母亲来到北京,寻求《等着我》栏目组的帮助。 荣怡平在与寻人团的志愿者通信中写道:“一路走来,靠自己,忍住异样眼光。其实心里真的只想见他一面,谢谢他给了我生命。谢谢他放开母亲和我,让我一路走来,努力精进自我要求。若他尚在人间,希望能有机会给父亲抱抱,抚慰幼时心中缺憾。若他已驾鹤西归,上柱香,供份果,感念这段陌生的亲情。” 四十五年的等待,会在这里划上圆满的句号吗? 3.寻人大门打开的那一刻,意外出现了 二十年前,荣怡平带着满心的期待来大陆找父亲,找到了家族族谱中父亲的名字,二十年后,荣怡平已经身为人母,而母亲曹效灵也已满头白发。 站在台前,荣怡平和母亲向观众讲述了这四十五年来,母女二人的心路历程。 荣怡平还没有出生,父亲就狠心离开她和妈妈,在她的朋友和亲人看来,她有一千个理由恨爸爸,直到自己当了妈妈之后,她悟出,人生有些事情该放下。爸爸做出那样的选择,一定有他的苦衷。 “每个人的人生当中都有很多不同的选择,他只是在他当时选择了一条他自己想走的路,他也想要圆他自己的梦,否则他不会连看也不看我一眼就走了。” 而母亲曹效灵这么多年来,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女儿身上,因为女儿的特殊身世,她没有再婚,害怕女儿再次受到伤害。 二十年前,她就反对女儿找父亲,二十年后她还是反对,可是看到女儿如此执着,她很心疼,所以这次顺了女儿的意愿,不再反对。 此刻,荣怡平将在这里找到生命的确认,“我从哪里来,要到哪里去,我必须还自己一个清白。” 面对即将开启的大门,荣怡平哽咽着最后说出自己的心声:“45年了,我希望能真正过一回有父亲的父亲节。” 一切都已准备就绪,她和母亲走向大门,五指相印,等待着寻人大门的开启,现场鸦雀无声。 大门一点一点开启,母女俩紧张地望过去,眼睛也不眨一下,生怕错过什么,时间一秒一秒的过去,一个人从大门背后走了出来,但不是父亲荣郅隆,是栏目的工作人员。 荣怡平再也掩饰不住内心的悲伤,和母亲失声痛哭。 她关注这个栏目很久,知道从大门走出的是工作人员,就意味着父亲没有找到,或是父亲不愿意见她们。 “为什么是你,我不想见到你!”荣怡平泪流满面,不满情绪的背后,是对父亲深深地期待。 工作人员急忙向她们说明真实的情况: “荣女士,曹阿姨,我知道你们拿这个平台当最后的希望,所以我又怎么能不带给你们一些结果呢,我们找到了你的父亲,但是很遗憾,他在1979年就已经因病过世了。” 没想到再相见已是天人永隔,荣怡平抱着母亲泣不成声。 但工作人员又告诉她们一个好消息,他们找到荣怡平的堂姐,荣郅隆最好的大哥荣世隆的女儿。 能见到堂姐,也算是对自己多年寻亲的慰藉。 从堂姐那里,荣怡平得知,父亲这么多年来一直未娶,他也甚是想念在台湾的曹效灵母女,只是苦于当时的两岸关系,没有取得联系。 当年荣郅隆历经千辛万苦从日本转道回大陆,才知道母亲已于1963年去世,遥望着大陆对岸的海峡,却不能与家人团聚,荣郅隆终因积郁成疾在1979年1月28日过世。 哥哥荣世隆和女儿操办了他的后事。 虽然漫长的寻亲等来的是这样的一个结果,荣怡平还是想要去父亲的坟前拜祭,她和妈妈都有太多的话想要对爸爸说。 4.最后的告别 在堂姐的陪同下,荣怡平终于见到了“父亲”。 45年的魂牵梦绕,相见却是阴阳两隔。 荣怡平手捧花束,跪在父亲的墓碑前嚎啕大哭,许久埋藏在心底的感受如泉涌出,“爸,我终于有机会在你面前喊你一声‘爸’。” 曹妈妈站在一旁,久久凝视着墓碑上的照片,无声的抽泣着,“要是再多等几年,你就可以看到你的女儿是有多乖巧,多优秀,多孝顺,不是我们这种场景,看到的只是一个墓碑,我们的恨就到此为止。” 父亲的逝世让相见变成遗憾,让团圆变得可望而不可及,大陆和台湾本是同根同源,却悲欢离合数十载,正如余光中在他的《乡愁》里写的: 小时候,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, 我在这头, 母亲在那头。 长大后,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, 我在这头, 新娘在那头。 后来啊,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, 我在外头, 母亲在里头。 而现在,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, 我在这头, 大陆在那头。 参考资料: 央视2015年5月《等着我》父亲狠心抛弃怀孕的妈妈,45年来杳无音信 开设美国分公司:L1高管签证律师 https://www.xulawgroup.com/l1visa-chinese ![]()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